經常講的「毛鱗片」到底是什麼?從結構到護理一次搞懂
- OiN Hair 天然護髮
- Jun 20
- 3 min read
Updated: Aug 3
頭髮毛躁、乾澀、沒光澤,其實是毛鱗片在「叫救命」
在護髮廣告與美髮文章中,你一定聽過「毛鱗片」這個詞。但毛鱗片究竟是什麼?為什麼它對頭髮的健康這麼重要?
事實上,毛鱗片是頭髮的第一道防線,它就像魚鱗一樣緊密排列在髮絲表面,一旦受損,頭髮就會出現乾燥、毛躁、易斷、黯淡無光的狀況。
本篇文章將帶你全面認識毛鱗片的結構、功能、常見傷害與修復方法,幫助你真正養出柔順亮澤的秀髮。
🧬 一、毛鱗片是什麼?存在於哪裡?
毛鱗片(Cuticle)是覆蓋在頭髮最外層的一層扁平角蛋白細胞片狀結構,占整條髮絲結構的最外層。
頭髮本體約由 97% 的角蛋白(Keratin)構成
毛鱗片呈現「魚鱗狀」層層堆疊,每條髮絲有約 5–10 層
正常毛鱗片應該緊密貼合、完整閉合

🔐 二、毛鱗片的功能有哪些?
健康的毛鱗片不只是美觀,它扮演了以下重要角色:
保護髮芯結構(Cortex)不受外界刺激破壞
鎖水與養分:防止水分與蛋白質從髮絲內流失
抵禦紫外線、溫度與化學物刺激
反射光線:緊密排列的表層可使頭髮看起來更光滑、有光澤
🌟 當你的髮絲閃亮柔順,其實是因為毛鱗片排列整齊,表面平整!
🧨 三、哪些行為會導致毛鱗片受損?
毛鱗片雖小,但極為脆弱,日常生活中很多習慣都會讓它「開裂或剝落」,導致頭髮問題。
常見傷害來源如下:
高溫傷害:電棒、直髮夾、高溫吹風機
化學處理:漂白、染髮、電髮、角蛋白護理
強效洗劑:含 SLS(硫酸鹽)或酒精的洗髮精
熱水洗頭:水溫超過 38°C 易使毛鱗片長期張開
陽光曝曬與乾燥氣候:UV 破壞蛋白結構
梳髮拉扯:濕髮狀態下毛鱗片脆弱,易剝離
缺乏保護:不使用護髮產品,裸露髮絲受損加劇

💥 四、毛鱗片受損會造成哪些問題?
當毛鱗片從原本緊閉狀態轉為「張開、破裂或脫落」,就會引發一系列頭髮問題:
毛鱗片受損結果 | 表現症狀 |
鎖水功能喪失 | 頭髮乾燥、易斷裂、無彈性 |
結構鬆散 | 頭髮打結、變粗糙、不易梳理 |
無法反光 | 髮絲失去光澤、顯得黯淡無神 |
無保護層 | 蛋白質流失 → 髮絲內部空洞化 |
🌿 五、怎樣修復與保護毛鱗片?
毛鱗片一旦嚴重剝落是無法自行生長回來的,但可透過日常保養來修補、平滑與預防進一步損傷:
✅ 日常護理建議:
使用無硫酸鹽、無酒精洗髮產品
洗頭水溫控制在 32–36°C 為佳
梳髮時使用寬齒梳並從髮尾開始向上梳理 (📌 正確的梳髮步驟是:先從髮尾梳開打結處 →然後慢慢往上移動梳理至中段 →最後再從髮根梳到髮尾,順暢無阻才拉全長)
外出曝曬可噴上護髮噴霧或佩戴帽子遮陽
定期安排草本頭皮與髮絲護理焗油,維持髮根與表層健康
✅ 養護毛鱗片,就是打造健康秀髮的基礎
不要再小看那一層層「看不見的鱗片」!毛鱗片雖小,卻主導了髮質的健康與外觀。
從選對洗髮產品、調整洗頭溫度、定期護理,到避免過度染燙,每一個小習慣都是在為毛鱗片加分。讓我們一起從根本保護頭髮結構,留住光澤與柔順!
📚 延伸閱讀推薦:
Comments